【退休人生】前TVB「公關王」義助泰北建校37載 曾醒明離開大台為社會送暖

娛樂

發布時間: 2019/10/24 11:47

分享:

分享:

曾醒明自言退休前已生活簡樸。

曾醒明,前無綫企業傳訊部宣傳科副總監,當了大台拆彈專家42年,於2016年年底榮休。要告別24小時on call的生活,曾醒明沒有半點迷惘,皆因發起「送炭到泰北」籌錢建校活動37年的他,早已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,那就是讓被社會忽略的一群,也感受到人間有愛。

在內地出生的曾醒明,幾歲時來港生活,靠半工讀而中學畢業。73年11月加入TVB做公關初級助理,由低做起,他自言是工作上將勤補拙的態度,而獲上司賞識,結果他42年來升了9級,位至部門副總監。

退休前的曾醒明,既充當TVB發言人,更要處理各式公關災難,但凡藝人有醜聞,他總會出來解畫交代,如2012年港姐普選系統失靈,他甚至主動代公司向公眾鞠躬道歉。

藝人李雨陽曾與曾生同行探訪泰北,身後的正是莒光文化服務中心籌款興建的教學樓。(被訪者提供)

42年來見盡娛樂圈的紙醉金迷、大機構內部的權力鬥爭,期間他曾4度請辭,均被上司誠意挽留。終於在他63歲的時候,公司要他退下來,雖然時間上比他預期早了一點,但他也早有計劃退休後會更專注公益事業,因而沒有茫然若失。

「我沒有很大的物質需求,自己有地方住,平日生活清茶淡飯,我已滿足了。再加上過去一年為香港開電視當顧問,一星期上班3天,有一點收入,也減輕了生活負擔。」

曾醒明︰「娛樂圈中很多人為高攀上流社會,應酬隨時花一萬幾千開枝紅酒,我會想起基層家庭生活的困苦,有所反思。」(黃建輝攝)

66歲的曾醒明猶幸自住單位早已供完,而他和前妻養育的兩名兒子現已年過30歲,各有工作,再不用他掛心。由於生活簡樸,他相信7位數字的公積金大概夠生活所需。

曾醒明說大仔曾漢棟也支持他做慈善,曾同行探訪泰北。(被訪者提供)

從義工服務獲正能量

在名利場打滾半生,曾醒明卻是少有地不追求物質享受或權位的人,他坦言︰「電視台工作壓力大,不少人於公餘時間和人家飲酒、打麻雀,我就沒有這些嗜好。我的減壓方法是做社會服務,而做義工最大得着,就是在心靈上得到正能量和鼓勵。」

曾醒明早於1977年就和一群熱愛中華文化的朋友,組成莒光文化服務中心,善用餘暇服務社群。而他對泰北的關注,就始於80年代讀了柏楊小說《異域》。

小說講述國共內戰末期,流落到中緬邊境再輾轉到了泰北的游擊武裝部隊,成為漸被世人遺忘的孤軍。他被這班無國籍難民的苦況所觸動,最終經過千辛萬苦,他們一行5位熱血義工便在82年11月親自到泰北山區最大的一條難民村探訪。

曾醒明說最記得首次到訪泰北,當時守護着難民的將軍以為他是間諜,用槍指着他盤問到泰北的意圖。(黃建輝攝)

泰北探訪成人生轉捩點

那次探訪成為了他的人生轉捩點,他憶述︰「當時泰北是蠻荒地帶,有很多山賊,難民住茅草屋、瞓泥巴地,無水無電,一日只能吃兩餐。想像不到世界上仍有一班如此悲慘的人,很震撼,我回港後即不自量力地發起『送炭到泰北』的慈善工程。」

最令他感動的是,散落在泰北約100條村的10萬名華人,生活艱苦,卻依然渴望學中文,所以他回港後,與一班義工即自資購買300本中文字典,再空郵到各難民村的華文學校。

之後他們又請來新馬師曾、葉振棠等在大專會堂搞慈善演唱會,籌得15萬善款,用於改善水利、建校、孤兒院和老人中心。廣建學校後,他們又多次安排香港的大學生去泰北義教。

莒光文化服務中心早前和苗圃行動合作「有教無疆泰北行」,陳倩揚和黎瑞恩均有支持。(被訪者提供)

為遠在異域山區的華人送暖,曾醒明數十年來努力籌款,但他和義工依然堅持自資探訪,出錢出力,更甚至一度欠債。話說有捐款者本來交出100萬元支票支持建校,最後卻藉詞投資失利而「走數」,他為了令學校順利建成,無奈地向銀行借款80萬。

曾醒明和現任太太(後右二)聯同一眾義工陪同102歲高齡的萬劍舞將軍(前右一),出席衡陽保衛戰75周年紀念活動。(被訪者提供)

電視台公關事業超額完成

縱然如此,曾醒明仍舊堅持給在社會上被遺忘的一群送暖。近年,他的義工組織更把關懷擴展至緬甸及柬埔寨,以及為獨居在港的抗戰老兵送上關懷。

「看到泰北民生有顯著改善、華文學校發展愈來愈蓬勃,而抗戰老兵晚年生活既得到照顧,又得償心願,我就有很大滿足感!」對曾醒明而言,「快樂退休」是指可以全力去做他認為有意義的事情。

曾醒明近年舉辦柬埔寨扶貧之旅。(被訪者提供)

回望42載的電視台歲月,曾醒明依然感恩︰「我讀書不多,又不是叻過人,能夠坐到外事部的第二把交椅,我覺得是超額完成。再者,若不是我在TVB工作,我也未必有能力做如此多慈善工作。」

記者:胡慧雯